讓負面情緒種類變成餐點,鼓勵人們自在表達自己!
每年的五月是美國的心理健康意識月,這是美國心理衛生組織於1949年發起的活動,延續到現在已經有72年的歷史,各州的大型心理健康組織每到這時候都會透過社群、媒體、電影、講座工作坊等線下活動串連,共同喚起大家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。
2019年5月,美國 Burger King 就用具體的行銷 Camapaign 推出「Real Meal」來呼應心理健康這個議題,讓「Real」同時雙關到「漢堡王的食物」和「每個人的情緒」。這個 Real Meal 其實就叫做 Unhappy Meal 不快樂套餐,恰好也巧妙地嗆聲對手麥當勞的快樂兒童餐。

沒有人會永遠快樂,所有情緒都是你 #FeelYourWay 吧!
漢堡王為這波「不快樂」行銷準備了一支廣告影片,開宗明義就點出「沒有人能永遠維持快樂的情緒,我們偶爾會悲傷、會難過、會害怕、會沮喪,請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感受、傳達自己。」這不就是所謂的「接納自我」?廣告歌不停唱著 #FeelYourWay 就是在提醒我們:接納我們自己的各種樣子吧!用探索的方式認識自己,而非用外界目光來要求、定義自己。
廣告影片中囊括了各種 Unhappy 族群:學生、上班族、年輕媽媽、窩居在家者,他們唱著自己的心聲,也在公開場合勇敢表達自己的情緒。
你有權力不快樂,也有權力讓人知道你不快樂。真實情緒套餐點餐指南!
漢堡王把「自在表達負面情緒」導入「餐點的盒子」。當你拿著 Real Meal 這五種套餐走在路上時,就是一種表達,大家光看顏色或餐點名稱就能知道你今天處在某種負面情緒中,你不畏懼,其他人也能更瞭解你的狀態。

當你今天對一切人事物都沒有動力,彷彿沒有任何感覺的喪屍般,也不想在乎任何人的目光、意見、評價時,你可以買灰黑色系的 DGAF 餐,DGAF 意即「Don’t give A FUCK!」,也就是憤怒版的「I DON’T CARE!」。網路上流傳著一句話:這世界上所有事可以分兩種,一種是干你屁事,一種是干我屁事。當你心中忍不住這樣吶喊時,就是買 DGAF 餐的時候了。

當你內心有一頭憤怒的獸在咆哮,覺得老闆蠢斃了,覺得伴侶爛透了,覺得小孩無理極了,覺得工作真是屎一般,各種憤怒讓內心小宇宙徹底爆炸時,你可以買 Pissed 餐,Pissed 意指 Extremely Angry,也就是「超級無敵霹靂生氣」,所以活火山們不用猶豫了,就是這道了。

Blue 餐就不用多說了吧,我相信常用 Monday Blue 這個說法來表達週一厭世的台灣人,每週一或收假最後一天都需要來一份。

當你覺得自己變成一隻刺蝟,看任何事情都不太順眼,或有強烈的沮喪感時,請來一份 Salty 餐。Salty 在俚語中可以形容一個人很酸民、很刻薄、被惹惱、憤世嫉俗,這樣的情緒真的很讓人消化不良。

如果你狂喜開心到一種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到的程度,那八九不離十該吃一點 YAAAS 餐。YAAAS 其實就是 Yes 的加班版,加越多 A 表達越多開心,也就是情緒強度的展現。有人會問狂喜不是正面情緒嗎?為什麼會被漢堡王放進這個套餐中呢?這個社群常覺得狂喜的人太瘋狂,根本是神經病,所以狂喜其實也有可能是負面情緒喔。
負面情緒沒什麼大不了,消化了就好
漢堡王對心理健康意識月的支持活動,我們真的非常喜歡。一份小小的餐點,實實在在傳達了 not a big deal 的概念。如果你會活到八十歲,每天都吃三餐,那麼這份「真實情緒餐點」不過就是 80*365*3=87600 餐中的一餐,拉長成這樣的時間段來看,你就會發現負面情緒真的只是日常中的一部份。而且,情緒跟餐點一樣,消化了就好。
雖然台灣買不到漢堡王 Burger King 的 Real Meal,但我們依然可以鼓勵自己勇敢地 #FeelMyWay!
*喜歡這篇文章嗎?請按愛心鼓勵我們,或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*
*請不吝追蹤關注我們的 Podcast 或到 Apple Podcast 給我們五星評論和意見回饋*
你還能在以下連結找到我們:
《嘿!我在》IG
《嘿!我在》Podcast
《嘿!我在》樹洞信箱